這幾天看了教育方面的書:由親子天下出版,晨讀十分鐘系列的「中學生啟蒙人生故事集」。這本書中寫了許多不同領域人物的啟蒙故事,在師長、家庭、社會期待下,他們做出了什麼樣的抉擇,日後走上什麼樣的道路,令人也不禁回想起自己求學時期的老師們。
這本書很好看,不過這篇主要不是想要聊啟蒙,而是在看到戴勝益/前王品餐飲集團董事長的這一篇:「老爸的發宵夜哲學」時,剛好想到可以用來帶給小孩邏輯和流程圖概念。
書中的故事:老爸的「發宵夜」哲學
這篇的主軸是「客人最大」的概念,戴先生敘述他小時候家裡事業常常需要日夜趕工,而當需要挑燈夜戰的時候,他父親總是會買宵夜回來給大家可以稍事休息。而他父親發配的順序永遠是:
- 第一給客人,來驗貨的代理商之類
- 第二給來支援的人,像是卡車司機、捆工等
- 第三是同仁
- 第四是家人
因為如此,戴先生小時候常常吃冷掉的宵夜,甚至會因為分發完了,而沒有吃到;後來經過他父親的解釋,奠定了他日後王品經營的理念:顧客第一、同仁第二、股東第三。
簡單邏輯概念,用 Scratch 兒童程式語言幫忙說明
我查了王品網站,「顧客第一、同仁第二、股東第三」的確列入了王品憲法第8條,成為王品的核心理念。
這裡的排序,實務上遇到需要判斷優先順序的時候,要經過邏輯的思考;將這條王品理念用 Scratch 程式語言來簡單表示的話就跟下圖一樣:

為何圖中會有「其他人」呢?因為一開始沒有定義清楚是不是顧客、同仁、股東就包含了所有人,或者是有這三種身分以外的人?以寫程式的角度來說,如果沒有定義清楚的,最好是考慮到其他的情況,把這三種以外的人都歸類為其他人,這樣程式才完整涵蓋所有可能性、不會出問題。
註:不知道 Scratch 是什麼?以及 Scratch 能做出什麼嗎?可以看這篇文章玩玩看喔:
當 Scratch 碰上 Wordle!來玩國小英文單字練習遊戲吧!
簡單流程圖概念
再來嘗試用戴先生父親的發宵夜哲學來讓孩子學習流程圖。
流程圖是很常用的一種歸納、整理、討論的方法,也可以訓練思考模式,只要用它的共通表達方式來繪製,就能夠讓別人看懂:
- 橢圓形:表示開頭和結尾,讓人很容易找到第一個步驟和最後一個步驟
- 方形:中間的步驟,而橢圓形和方型中間是用箭頭連結
- 菱形:表示需要做決策的地方,會因為不同選擇而走向不同的步驟
簡單的畫圖大概就是長這樣:

這裡沒有考慮「其他人」的概念,只是為了簡單表達四種身分的優先順序。跟隨著箭頭的流動,以及每次的決策,和對應的行動步驟,描繪出了邏輯思考的流程。
心得
小小一段故事寫了一篇,因為書中常常可以發現運算思維或是邏輯思考相關例子,其實生活中也是,只要能多思考,不一定是在課堂上才能學到喔!
有機會再繼續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