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孩子聊AI:AI與學習、成長型思維

◆ 成長型思維

跟孩子聊聊AI與學習時,想讓孩子認知到雖然孔子說過「生而知之者」與「學而知之者」有上下之分,但根據成長型思維的理論,決定最終天花板的不會是天資,而是心態;透過學習與努力,每個孩子都有無窮的潛力,能夠達成各種目標。

◆ AI也要學習

AI 為什麼這麼厲害?例如問 ChatGPT 問題,都能給出它的答案,先不論正確性,它怎麼知道答案是什麼呢?請 Midjourney 用梵谷的風格畫一幅畫,它為什麼可以模仿的非常像?

AI 不是生而知之者, AI 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,是學而知之者,需要透過學習去認識這個世界。

不知道ChatGPT和Midjourney是什麼嗎?
和孩子聊AI – ChatGPT 和 Midjourney 是什麼呢?清明上河圖結合ChatGPT與Midjourney

◆ 機器學習

機器學習」是希望讓電腦具有跟我們人類一樣的自主學習能力,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跟我們的學習流程一樣,不斷的給資料,包含問題與標準答案(因為答案是我們告訴它內容的一部份,這稱為監督式學習) ,讓電腦在大量資料與判斷中,識別模式與找到規律性,接著就能試著推測可能的結果。(有沒有孩子會覺得似曾相識呢?就是我們練習運算思維的一部份)

◆ 我們如何學會辨認貓或狗的?

舉例來說,我們 (或是電腦) 要怎麼學會認識分辨狗或貓呢?

首先,要大量的閱覽各種狗和貓的圖片(我們是在成長的過程中、電腦則是依靠大量的給它圖片去建立資料庫)

圖片要能包含不同品種、不同大小、不同角度等,越多變化越好

當看過幾百張、幾千張、甚至幾萬張圖片後 (這過程稱之為訓練)

當我們看到一張狗的圖片,即使我們不認識牠、也說不出這是什麼品種的狗,但我們能根據過去的經驗判斷出這應該是狗,不是貓!

◆ 持續而有效去練習

AI 以及孩子們的學習也是如此,如同電腦是需要經過大量學習之後才能提高正確率,同樣的,孩子也需要進行持續而有效的練習,建立並改進自己的知識模型。

因為現在的知識很多已經不是「學到了」就好,尤其是跟電腦有關的,常常是以年、甚至以月為刻度在更新技術與知識,光學到是不夠的,像是在科技業,這個月的新規格,下個月就被汰換掉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,要去思考目前學到的東西,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?舉例來說,像是:

  • 學過的東西可以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?
  • 需要的時候能不能把學過的知識用出來?
  • 能不能像滾雪球一樣,用學過的東西當作踏板去學習更多、更深入?
  • 能不能發現自己之前學過的內容有需要修正或改進的地方?

其他AI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