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多視角」是什麼?和「多元」有什麼不一樣?為什麼讓孩子擁有「多視角」很重要?

◆ 什麼是「多視角」?

「橫看成嶺側成峯,遠近高低各不同」 蘇軾《題西林壁》

這很有名的詩句詮釋了什麼叫做多視角:

👉 從不同的位置或高度,去看同一個物體,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。

用在心態上,視角就是一個人看事情的角度,若是可以換一個角度面對事情或是問題,有可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及得到不同的理解。

◆ 「多視角」和「多元」有什麼不同?

唐鳳15個關鍵詞》一書中,有一段清楚解釋了多元與多視角的差異:

「多視角不同於多元性,多元性可能不是出於自身視角去看的,而是客觀環境裡有多種不同聲音。」

👉 簡單來說,讓每個不同的人都可以發出聲音,這是多元;而從自身出發,讓自己有辦法發出多種不同的聲音、提出多種不同的意見,是多視角。

◆ 培養孩子具備「多視角」的好處

當我們在處理事情、解決問題時,如果可以客觀而全面的去觀察,以及轉換視角,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 (換位思考),看待同一個問題,理解對方的感受,展現我們的同理心,常常可以避免很多無謂的爭執和發現問題的真正核心。

現在很熱門的設計思考以及EA-清華STEAM的DDMT模型 ,都是要求以人為本去解決真正核心問題的一套方法。

如果能夠幫助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多視角、同理心,可以讓他們養成關心周遭的世界、觀察生活中的問題,以及從不同的面向去探討和研究核心的習慣,擁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學習和成長的能力,這些也是除了學科知識之外,很重要的軟實力。

舉例來說,像之前這篇文章談的問題:和孩子聊AI:AI 會取代人類未來的工作嗎? 平時可以跟孩子聊聊,當AI越來越厲害時,AI可以幫我們做哪些事情?AI可以幫我們創造哪些本來沒有的東西?不只是從AI取代人類工作的視角,可以從其他的面向,像是AI可以帶來什麼之類的方向去思考。

Midjourney + 蘇軾《題西林壁》

這篇文章開頭圖片是用Midjourney去畫了想像中蘇東坡這首詩的山景,AI繪圖工具真的很方便,可以透過指令把自己腦海中的想像化成別人可以看到的檔案。